2024-25 VIS參賽心得

參賽學生 : 張馨元
參加Vis Moot,對我來說不只是一次國際競賽,更像是敲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在台灣並不特別盛行的仲裁制度,在歐美早已發展成一套細緻而成熟的紛爭解決機制,那既熟悉又陌生的輪廓,在我親身參與的過程中逐漸清晰。從書狀撰寫到口頭辯論,每個環節都帶來全新的挑戰,也讓我在法律英文、邏輯思辨與實務應對等面向中,不斷重塑與精進自己。
書狀階段是我收穫頗深的部分之一,也是競賽初期需要大量閱讀外國文獻和判決的燒腦時期。光是如何從浩瀚的資料中篩選出與本案真正相關的資訊,就已經讓人焦頭爛額,更別說理解、消化、並將其轉化為自己思考脈絡的一部分。而 legal English 的語感培養,更是另一場修行。與中文法律論述迥異的用詞、句型與邏輯結構,讓我們反覆修改推敲。還記得最初的書狀被教授直接指出「不像訴狀」,而到後期終於獲得「寫得很完 善」的肯定,當終稿送出的那一刻,我眼眶都泛紅了。那是一種成就感,也是一種踏實感,彷彿能具體感受到自己的英文書狀寫作能力,正一寸寸成長。
至於口頭辯論,則是另一場截然不同的挑戰。一開始完成口說稿時,還自認表現得不差,但經歷密集的訓練、友誼賽、模擬賽後才明白,口說稿只是起點,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靈活應對、清晰鋪陳論點並有效說服仲裁庭。每一場演練都是一次磨練,即使早已預演過的問題,也可能因緊張在場上答非所問。坦白說,那些瞬間的挫敗感無法否

認,尤其當我看見我的實體法好夥伴黃晴總是穩健流暢,難免會開始懷疑自己。不過,現在回頭看,那些不順利的經驗反而成為我成長的動力,它們讓我更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不足,也提醒自己,就算這次沒能在賽場上完全克服,至少我已經比備賽初期的自己強大很多,也知道未來要怎麼繼續努力。
Vis Moot 除了是比賽之外,更是一場國際仲裁的盛會。我們與三百多所大學的隊 伍,鑽研著同一個仲裁案件、同一份證據題本、同一套國際規則,在思辨與交流中不斷碰撞與學習。過程中認識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教授、律師與仲裁人,大家總是熱情且樂於分享經驗,讓我萌生了未來投身國際仲裁領域的嚮往。
最後,六個月的備賽旅程並非總是平順。有時真的會想仰天怒吼「拜託可不可以專心打比賽就好」,也曾因理想和現實差距太大,哭著打電話回家說想休學退賽(笑)。但當一切塵埃落定,再次回望,心中更多的是感激:感謝所上開設仲裁課程,感謝 Mark 和在方老師的用心指導,感謝當初那個義無反顧選擇參賽的自己,更感謝一路上並肩作戰實體法好夥伴黃晴。一起走過Vis Moot,讓我深刻體會到每一份努力的價值,以及與同伴共同前行的力量,原來是這麼可貴。

參賽學生 : 黃晴
這段Vis Moot 的旅程,從最初抱持「想挑戰一次國際比賽」的心情報名開始,到正式踏上維也納的賽場,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比我原先想像的更加紮實與艱辛,卻也處處充滿成長與驚喜。從最初的懷疑與不安,到最終順利完成比賽,每一刻都極具意義。
我在比賽中擔任雙方立場的實體問題辯士,自訴狀撰寫階段起便負責 CISG 適用的相關爭點。部分議題涉及深奧的學理與各國裁決的差異解釋,使我在文獻蒐集與案例法分析的過程中,時常陷入「資料看了很多,卻難以清楚表達」的焦慮。有些爭點更因資料有限而令人感到無所適從。此外,作為同時準備正反兩方立場的辯士,我也面臨著在角色間來回切換的挑戰。然而,也正因如此,我得以從不同角度深入思考,更全面地掌握議題的核心與癥結。幸運的是,每當我陷入瓶頸時,隊友馨元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核心,幫助我釐清思緒,讓我在反覆調整講稿與策略的過程中,逐步理清論述脈絡。
比賽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對上英國隊伍的一場比賽。仲裁人自開場便層層追 問,甚至拋出一道我們在模擬中最為忌憚的陷阱問題。儘管當下腦中一度空白,我仍竭盡所能運用邏輯與對題本的理解,嘗試回應仲裁人真正的關切。那場比賽結束後,我真正體會到與仲裁人對話的樂趣,而不只是報告自己準備好的內容。我想,這或許正是參與這場比賽最深遠的收穫之一。

回顧這八個多月的準備歷程,每一次與教練和隊友的練習,都讓我看見自己的不 足,也更深刻地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力量。無論是討論室裡的挑燈夜戰,還是正式賽前反覆調整語速與用詞,我們始終在彼此的陪伴與扶持下,一步步走到今天。其中,最想感謝的,是一路相伴的實體辯士隊友馨元——如果沒有她,我或許根本無法踏出參賽的第一步。正因為有她的陪伴與協助,我才能一路堅持到比賽的最後一刻。
最後,衷心感謝陳在方老師與施明遠老師一路以來的悉心指導,總能在我們陷入細節泥淖時,適時提醒我們回歸整體架構,也感謝兩位教練無私投入大量心力,陪伴我們反覆打磨每一句話、每一個 Q&A,讓我們得以在正式賽場上從容應對。更要感謝我的隊友們,我們一起焦慮、一起熬夜、一起大笑、一起落淚,也一起站上了屬於我們的國際舞台。這段旅程,將會是我研究所生活中最難以忘懷的篇章。

參賽學生 : 姚嘉明
Participating in the 32nd Willem C. Vi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oot in Vienna was an incredibly formative journey. Over the past six months, our team dedicated
countless hours to mastering the CISG,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rules, and honing both written and oral advocacy skills.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researching legal authorities to drafting
detailed memorandums for both claimant and respondent, every step was an opportunity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 and refine our teamwork under pressure.
One of the most unforgettable aspects of this experience was the chance to present
procedural issues during the four intense days of the general rounds. Standing before a panel of arbitrators from different legal backgrounds was as nerve-wracking as it was exhilarating. It
challenged me to think critically on my feet, respond with precision, and maintain composure under scrutiny. These high-pressure situations, while difficult, catalyzed personal growth and gave me confidence in my ability to advocate persuasively in an international forum.
Beyond the legal skills acquired, the competition wa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on and resilience. I am incredibly proud of what our team achieved
together. My deepest gratitude goes to my wonderful teammates for their tireless commitment. I am equally thankful to our coaches, Long-Fang Mao and Heh-Shiuan Chen, as well as Professors Mark Shope and Tsai-Fang Chen, whose insightful guidance and encouragement were instrumental throughout this process.
The Vis Moot not only sharpened my advocacy and legal reasoning abilities but also
reinforced my passion for arbitration. It provided a glimpse into what a career in international dispute resolution could look like, and I am more excited than ever to continue on this path.

參賽學生 : 茆瀧方
從去年身為參加比賽的一員,轉而成為今年團隊的教練,是一段極具挑戰的經歷。教練的角色,意味著需要從旁觀者的角度出發,根據每位隊員的特質與需求,給予適時的建議與引導,這與過去自己投入比賽的經驗截然不同,也需要另一種能力與心態的調整。而我們今年有一群十分優秀的隊員們,看見隊員從招募、訓練到比賽期間的努力,從青澀走向熟練,從不安走向自信,這種轉變是身為教練最大的喜悅。
在備賽初期,教練們根據了去年的準備情形設計了閱讀清單,雖然曾擔心會不會負擔過重,但隊員們即使暑假繁忙,仍都努力完成了摘要與報告,展現了極高的投入與責任感。待到賽題公布後,書狀方面,也盡力在每週與隊員們的溝通與努力下推展進度,並盡可能地以教練的身分提供幫助,儘管遭遇許多困難與掙扎,最後仍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將正反方的訴狀完成。
最後階段的口說訓練,身為教練,努力在閱讀相關資料以及隊員的口說稿後發想提問,讓隊員能夠增加臨場反應能力並增強信心;看到隊員能夠逐漸在過程中進步,即使緊張仍能在仲裁人的提問下,盡力維持冷靜的態度進行架構清楚的回答,我由衷為他們感到驕傲。
這段以教練身分參加比賽的經驗,讓我學會從更多不同角度進行討論、觀察,也更理解到自身不足之處與溝通的價值。感謝所上提供這樣寶貴的國際賽事經驗,也感謝陳在方老師與施明遠老師一路以來的指導與信任,最後感謝有機會與這群優秀又努力的隊員們同行。

參賽學生 : 甯歡
作為本次Willem C. Vi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oot 國際競賽陽明交大賽隊的紀錄者,我有幸從不同的視角見證整個團隊的努力與成長,也在紀錄與整理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啟發。
在這段準備與參賽期間,我主要負責記錄每日比賽與行前活動,包括備賽情況、模擬練習、實際比賽的表現以及參與開幕典禮、交流活動等經過。這不僅是單純的文字紀錄,更是一種觀察、整理與反思的過程。
透過觀察隊員與仲裁人間的問答,我對國際仲裁程序、CISG 的實務應用、書狀與口頭辯論之間的邏輯關聯等,也有了更具體的理解。雖然我未直接上場參賽,但透過記錄與參與討論,我深刻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分工與信任。

無論是模擬練習,或是在仲裁庭上面對來自不同法域的仲裁人,在旁觀察他們一次次沉著應對仲裁人提問的過程,讓我看見準備之外的臨場實力,也更加佩服他們面對壓力時的專注與冷靜。
這段參與比賽的經驗對我而言,不僅提升了撰寫、歸納與組織的能力,更讓我理解在任何一個團隊中,無論角色是否在聚光燈下,持續投入與細心紀錄都能成為支撐團隊前行的重要力量。未來無論是從事法律實務、學術研究或跨領域合作,這段經歷都將成為我寶貴的基礎與養分,也讓我對自身能在團體中發揮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

Author: EF0216